大佟小议专访文绣30年龙头企业掌门人吴承洁活出老姐范儿生态双眼皮恢复期
身边认识她的人无论老小都叫她一声“老姐”,正义感、大姐风范、有情怀是她的人物标签。作为云南文绣龙头企业的二代掌门人,从最初接棒的“懵”到现在决心做文绣行业的航母,她带领典雅阁一路奔跑,从一家门店三十几名员工,发展成为全国注册的大型专业美学医学文饰企业,这背后,是江湖“老姐”回馈行业和社会的情怀。
大佟小议专访文绣30年龙头企业掌门人:吴承洁
最早接触文绣的时候,吴承洁还是个十几岁的女孩儿,那是1988年,她的母亲吴祖惠刚开始经营典雅阁的时候。那时的她对文绣还没有太清晰的概念,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在经营过程中从早忙到晚的辛苦,当看到来到店里的姐姐们,忍着疼痛做眉眼唇的修饰时,她心里充满不解:那么疼,为什么还要做啊?
这样的困惑在数年后得以消解。学生时代,身材高挑的吴承洁当过两年的兼职模特,也正是这一段经历改变了她的审美,她慢慢意识到,没有人能拒绝稍加修饰之后变得更美的这个事情。或许在那个时候,追求美的种子已经在她心里悄悄发芽。
在青少年时期吴承洁加入云南女排,退伍之后当了政府公务员,在决定回到母亲企业的时候,她已是一个待提拔的女干部。在事业稳健行进的路途上,家族企业的呼唤,让她来一个猛转身,回到了如今看来是她命定的归属。
在母亲的建议下,吴承洁去了中医学院学习,毕业后来到典雅阁做起了文绣师。之后因为遇到专业和知识上的瓶颈,她选择出国进修。吴承洁清楚地记得,2005年2月1号早上被母亲叫醒去上班的时候,自己还是一脸的惊讶。就在前一天的1月31号,她刚从英国回到昆明。
从那天起她来到母亲的店里,以一个新员工的身份,从前台、收银员到文型设计师再到销售,所有非技术型的岗位都做了一遍,虽然三个月后就接棒典雅阁,但这样一个磨合和管理迭代的过程,足足延续了两年。
大佟小议专访
吴承洁用一个“懵”字来形容她接手典雅阁时候的状态,她坦言那时对于未来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当时门店一共就三十几个员工,每天都是一切按部就班在走着:进店、交付、做技术上的提升。回首企业多年的发展,吴承洁感慨:恰恰是因为这一个“懵”字,让典雅阁这支团队没有被市场利益所驱动,而是一直秉承匠心,默默做着技术提升和研发,不忘初心地扑在文绣事业上。
2013年,在吴承洁的带领下,典雅阁眉巅新作“明眉善韵”成功发布,以典雅阁英文名缩写DK命名的“DK生态双眼皮”、“DK无痕祛眼袋”、“DK韩尚眉”都成为了高贵和大方的代名词。“如今时代进展飞速,80、90后弄潮儿们对审美的要求也更高了,优秀的企业只有不停地创新才能发展。”这一系列的变革创新在吴承洁看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在同行们打价格战时,典雅阁不惜重金投入对店面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施术操作无菌化、规范化,建设落成国内第一个“医疗文饰救助与修复基地”、第一个“医疗文饰质量控制和示范基地”。
虽是英国MBA学成归来,但吴承洁也知道,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不能生搬硬套到国内来,她相信管理上需要的更多是人性化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一些技术专家类。她意识到,传统的管理方式是薪酬留人、事业留人,而现在,员工与企业之间应从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变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在典雅阁,至今仍有90年代进来的员工,其中不少是技术人员。吴承洁知道,他们出去都可以独立开店,但却选择一直兢兢业业留在典雅阁发展,看重的是公司对他们的发展的重视,还有则是典雅阁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提高技术,这一些都是金钱没办法替代的。
大佟小议专访
2014年,韩国半永久式文绣涌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审美标准,打破了文绣行业多年以来的技术壁垒,客户的审美和需求也随之改变。这成了吴承洁接棒以来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在过去,她们并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现在年轻的客人越来越少,慢慢地会在朋友圈发现,这些客户已经被一些工作室瓜分掉。这一冲击让吴承洁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在一段时间内都没回过神来。
冷静下来之后,吴承洁意识到,转型势在必行。作为文绣行业的龙头企业,面对转型的现实,除了在工具和审美理念上的转变,典雅阁也选择站在更高一层。从1999年的《典雅阁吴氏文眉经典》到2002年、2003年的《典雅阁文绣临摹艺术与创作》、《典雅阁眉毛克隆艺术》再到2016年的《眉语·匠心》,20余年来典雅阁陆续出了很多的行业理论贡献。
2015年,适逢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文饰分会的成立,典雅阁响应号召,与业内一众知名企业一起,加入到对行业标准的编纂、推行之中。2016年,典雅阁召开了中国首届医疗文饰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暨2016年医疗文饰技术年会,与行业协会联合举行《医疗文饰知识及实操公益培训》,每一项举措都提升和赋予了文饰行业更多更新的价值,并引导文饰行业企业在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实现“共识、共创、共享”的格局。
吴承洁说,典雅阁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领行业朝更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去走。她希望能依托云南协会的力量带领行业做出事情来,得到国家的认可,从而让这个行业达到规范。
大佟小议专访
文绣作为一个微创型的小品类,长期以来也面临着是“医美还是生美”的归属问题。谈及此,吴承洁直言:“这个让我很着急”。她介绍说:“所谓的医疗文饰就是把文饰加入医疗的操作规范和管理,而目前估计只有3%的消费者有医疗文饰这个概念。”
在吴承洁看来,处在互联网时代,要让行业被更多的人了解,要推动行业的发展,一定要做平台。虽然很多人觉得做平台不现实,但是站在她的角度上,这是必须要做的,只有做出行业的标准,进而通过这些标准去规范文饰师的操作或者说细节、流程、着装甚至是洗手的规范,才能保障好顾客和从业人员的利益,也让行业更健康地发展。
在她的设想里,当规范确立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去跟顾客宣传操作方式,进而保护消费者。再则是将培训过的这些规范的文饰师,对接到整形机构、公立医院、美容院等,相当于用互联网来提供一个人力资源的解决方案。
生活中,认识吴承洁的人,无论大小都叫她老姐,她笑说:这是我的江湖尊称。在身边人的眼里,这是一个充满正义感、有大姐风范的人。而吴承洁觉得自己还是个有情怀的人,这份情怀驱使着她去做现在的事情,她希望通过协会,去带动这个行业更好地发展,给这个社会做一些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