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沟通妙施四两拨千斤沧州医调案例七沧州双眼皮手术哪家医院好
2014年1月3日,53岁的郑月英因右眼视物不清到沧州市A医院眼一科就诊,医生通过仔细检查,在病历上写下:患者右眼玻璃体积血、双眼老年性自内障和糖尿病一年,建议住院治疗。患者于当日住进医院。1月6日,在医方观察患者各项身体指标达标后,为患者行右眼玻璃体切割术。术后患者看不见任何东西,医生则告知患者待到复查时就会恢复视力。但事与愿违,术后三个月复查时,患者依然看不见任何东西。双方对此纠纷存在争议,遂申请医调委介入调解,经医调委调查此次纠纷属于受理范围之内,决定受理。双方的争议是:患者认为自己在手术前,右限虽有问题,但能够读书、写字,还能够打游戏,生活可以自理。但是手术失败导致自己完全失明,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痛苦,生活也极为不便,要求医方赔偿人民币10万元。
医方对于患方的诉求并不认可,认为手术过程没有问题,应当可以治愈患者的疾病。但是由于患者患有糖尿病这一特殊性,导致眼部各组织在手术后发生病变,这与医生的治疗过程无因果关系,所以医方不存在任何过错。为此医调委召开专门调度会,调解前广泛征询预定方案。一些同志认为:患者术后死亡、死婴等重大纠纷我们都办过,大江大浪闯过来了,小河沟子算不了什么,我们还是先调查、后做工作端数,赔点儿钱完了。把这件纠纷看得很轻。另有同志建议:此案属于常规性医患纠纷,容得时间,可以用“拖”的办法,消耗患者锐气气势,使其逐步降低赔偿标的。资深调解员老梁立即表态说,“拖”不是上策,我们可以另辟蹊径,看看患者是哪个县的,托出村干部或者亲戚朋友帮助化解。一句话提醒梦中人,医调委立即安排两路人马,一路深人医院科室,查看患者治疗档案记录,增加调解员说话的底气。一路人马则深人某县张家庄,直接找到村支书家中,正巧村支书与当事人是同宗同族关系,经村支书帮忙,做通当事人工作,鉴于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条件等,医调委、A医院、村支部、患者及家庭达成一致意见:医方一次性补偿患者5000元,并报销来回路费3500元,达成协议,调解成功。
点评
登山十条路,同览一月高。上山的路千条万条,不管是从哪条路上得山来看月亮都是那么明亮,那么向洁。自然界如此,我们的医调工作也是这样,平息纠纷的路多种多样,只是要我们认真选择哪条路更便捷、稳妥、效果更好。本案调解之前,医调委“出征”前,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动脑子出谋划策,征询预定方案,“姜”还是老的辣,资深调解员老梁一席话,可谓是棋高一招,到患者原籍家乡——源头上寻找办法,可谓 “四两拔千斤”,举重若轻,解决了问题,值得点赞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