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臂疼痛和右臂疼痛的不同治法38岁有颗牙齿松动了怎么办
上手臂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肩周炎症,多见于老年患者身上,肩膀疼痛是肩周炎的典型症状,发病时还伴有肩膀、手臂等各个部位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因较容易确定。二、臂筋膜炎,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为患者上手臂的疼痛,白天较轻,在晚间或者在早晨疼痛的感觉较为明显,这种疾病的患者通过活动可以减轻身体的疼痛,三、外伤原因,患者往往在近期受到过外部较为剧烈的撞击,可以找到相对明显的原因,同时,患者因为受凉等原因,也可能导致上臂疼痛。在此,运用中医理论,通过案例进行阐述。
验案1:何某,女,40岁,住下河坝街,以纺织维持生活。1995年春节后大雪,感染风寒,左臂疼痛,走窜作楚,不能抬举,久治无效,已近左瘫。
五月中旬,何来我处求治,为处方如下:桂枝10g,白芍18g,当归24g,川芎10g,威灵仙12g,生姜15g,大枣4枚,附片(先熬1小时)12g,羌活10g,防风10g,香附12g,桑枝(酒炒)62g。用白酒100ml配服。
连服2剂,疼痛全失。复诊时,举手至其头顶,前后左右,运用自如,据主诉:“老师这个药真是灵丹,服药2次后,晚上出了汗,偏在左边出的,骨头骨节,轧轧作响,第二天早展起来,就大大见松。”改方增白芍为24g,减当归为15g,加生地黄24g,以敛其汗,养阴生血,以善其后。
再来复诊时,自觉已经完全恢复。因嘱其仍服第二处方,2剂后即去药。至今20余年,从未复发。此后,她逢人便说,“要是那次瘫下去了,哪能活到今天啊!”
验案2:庞某,女,38岁,由于子女过多,生活较困难,以拉架子车为业。1997年3月,突然右臂不能举,酸软作痛,有时如失知觉。经骨科治疗无效。初诊时,见其气喘吁吁,知为重体力劳动过度,气虚伤气,中气不足所致,不能用祛风除湿之品,再耗其气血,如再耗之,必成瘫痪,因采用补中益气法以调和升举之:黄芪31g,潞党参15g,白术24g,柴胡10g,陈皮4.5g,升麻6g,威灵仙12g,当归15g,桂枝10g,白芍18g,姜黄12g,桑枝62g,甘草4.5g,香附12g。
连服2剂,复诊时,右臂已恢复原状,举动自如。嘱其仍原方多服,即原有气虚血亏,亦必好转。20年来,不仅没有复发,而且其身体越加健壮。
以上两例,说明治法各有不同,乃中医辨证施治之特点。对何某症状,系根据偏左为血虚,流窜作痛为风,血行风自灭等前人经验总结理论,采用和血行血,祛风疏肝,兼用桂附以行阳,建中以补气之法,因而疗效颇高,出乎意外。对庞某症状,特点是酸软偏右作痛,右臂不能举,失知觉为主,而痛次之,加以中气虚弱之状,非常明显。从偏右为气虚的推论,故毅然采用补中益气法,重用黄芪31g,兼用桂枝、桑枝通利四肢关节,姜黄横行手臂,柴胡、白芍、香附、威灵仙,疏肝理气,气旺而血自生,血行风自灭,新以效如桴鼓,不会复发。
总的说来,前者为血虚兼感风寒,故以补血行气,兼祛风寒为主,后者为气虚伤气,兼感外邪,故以补中益气,兼祛外邪为主。同属臂痛,既有气血之不同,又有左右之各异,故在辨证施治之际,必须审慎周详,对症处方,始能获得特效也。
该案充分运用了中医左血右气理论,很有启发性,值得学习。案中要引起注意的是桑枝的运用,大量,62g,很有特色,是一关键药,远远超出常规用量。桑枝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机体风痒。前人运用此药于此,且重用,应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