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四院医共体在家门口享受高质的医疗服务
“我都想不到,在家门口做个检查,竟然是廊坊市四院的医生给看的,真是方便!”日前,王庄子镇一村民郭某因胸闷到王庄子镇卫生院就诊,医生为郭某做了心电图检查。几分钟后,通过远程技术,廊坊市四院的心内科医生在电脑前看到了郭某的心电图,随后给出了专业诊断。
这是廊坊市四院医共体建设受益的第一位患者。
作为首个廊坊市四院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王庄子镇卫生院,当地老百姓到底享受到了哪些看病就医的便捷与实惠?
郭某的心电图能够被廊坊市四院的专家判读,这得益于医共体的三大中心建设:心电中心,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实时远程心电图判读,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远程会诊;影像中心,卫生院采集图像资料后上传,由廊坊市四院出具报告传回卫生院,实现资源共享;检验中心,卫生院不能完成的检验项目,采集标本后由医共体标本运输车收集转运到廊坊市四院,完成标本检验再传回到卫生院。回传的影像报告和检验报告再通过廊坊市四院安置在卫生院的自助打印设备打印出来,在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辅以设备下沉。
在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诊所里,乡医们也能通过网络进行检查的开单和上传,大大增加了三大中心的使用范围。三大中心的有效运行为基层医生的诊断添了一把“利器”,也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更快、更好的医疗服务。
除此以外,患者还可以在卫生院直接预约廊坊市四院的核磁等检查项目,免去了自行乘车到医院挂号、开单、排队的困扰。同时安排医共体双向转诊车派驻卫生院,24小时免费承担辖区内患者上转廊坊市四院的转诊工作。让患者少跑路、不跑路是医共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廊坊市四院定期派人赴卫生院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医生进行培训。
“以前碰到难的病例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往往就让患者转院了,现在有了‘廊坊市四院’这个坚强的后盾,就踏实多了。通过医院建立的这个‘慢病管理群’,我们随时把问题反馈到群里,都会有医院相关科室的专家在线指导,还有患者在群里咨询,也能及时得到解答,真的太有帮助了。”王圪垯村卫生室的崔医生说。
为了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全周期的健康指导,辖区内的百姓可以利用慢病APP,上传自己的各项指标,由软件进行自动分析、记录和统计,并有专业的医生对自己的血压、血糖等进行指导和管理。
这些全都要归功于医共体建设。
2019年2月20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关于印发《河北省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卫发〔2019〕4 号)的通知,在全省全面推开医联体建设。廊坊四院在廊坊市卫健委、霸州市卫健局等部门的统筹规划下,积极探索构建霸州市医疗共同体。
《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方案》《廊坊四院医共体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试行)》《廊坊四院医共体理事会章程》《廊坊四院医共体双向转诊制度》《医共体质量与安全中心建设》等系列文件陆续出炉,构建了医共体一体化管理模式、组建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统一了医共体内部管理制度和质控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
“我们搭建医共体主要围绕两个中心点,第一个中心点是推进急诊急救大平台,在平台内做好胸痛、卒中、创伤、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将老百姓的急症有效转移到医院里面来;第二个中心点是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脑卒中这五大疾病下沉到基层,由当地的卫生院来管理。这样就符合医共体的建设要求,实现了资源下沉和技术下沉,通过合理配置各医疗机构的资源,形成‘慢病下转,急重症上转,防治结合’医共体建设的霸州模式。”廊坊市四院副院长邢玉华介绍说。
通过院领导多次实地调研、考察,最终确定王庄子镇卫生院成为首个廊坊市四院医共体成员单位。通过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这是基层卫生改革的一新探索、新突破,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合理分流患者,同时让患者享受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行“廊坊四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层”的全市一体化管理,在医共体内部各级医疗机构间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服务能力,达到群众满意。
编发:健康服务中心
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您身边的三级医院
微信矩阵
产
一
科
糖
尿
病
脑
卒
中
中
医
康
复
产
二
科
新浪微博:@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联系电话:0316-7238549
地址:河北省霸州市金康东道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