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凡人歌疫情围城产科决胜在春天里滨州哪里双眼皮做得好点
开栏语:
他们不是瞩目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没有丰厚的简历和动人的故事。但在这座城市里,他们不可或缺。
他们,就是普通的你我他,疫情面前,他们恪尽职守,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凡人歌”。
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是一种奉献。他们坚守着自己平凡的岗位,书写着防控疫情期间的个体篇章。
他们或许并不为人所知,但YMG全媒体记者就在现场。记者用“眼力”发现他们,用“脚力”跟随他们,用“脑力”挖掘他们,用“笔力”记录他们。
大小新闻今起开设【我在现场·凡人歌】,讲述他们的故事。(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时间:3月3日下午1点
地点: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
人物:刘翠芬,产科副主任
疫情“围城”,小区“封”了,开工、开学延期了,好多事情都在缓一缓、再缓一缓……而唯独生娃这事儿,缓不得、延不了。
3月3日,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刘翠芬刚刚完成两台剖宫产手术,她看了眼表,已经快下午1点了。3点,她还将去迎接另一个新生命。
顾不上吃饭,下了手术台的她直奔病房,牵挂着前一天刚做完手术的产妇。“怎么样,刀口还疼吗?下奶了没?来,我瞅瞅孩子。”一句句话语让产妇心底一暖。
“刀口好多了,这还让您惦记着!”今年34岁的王女士刚生了个女儿,将近9斤重,所以刘翠芬格外“惦记”。话音刚落,王女士赶紧和刘翠芬分享了孩子的名字:“因为孩子是疫情下平安出生的,我和孩子爸给她起了小名叫情情。”“情情,这名字好听!这大双眼皮长大了肯定俊!”
焦虑,担忧,喜悦……今年产妇的心情可以说是百感交集,但在产科,她们就像置身在“春天里”。从年三十到2月底,产科共分娩268人,其中剖宫产105人,母婴皆平安。“瓜熟蒂落、新生命的到来是任何意外都阻挡不了的。”刘翠芬笑着说。
安全责任大于天,对于产科而言更是如此。记者发现,除了偶尔有几声婴儿的啼哭声,整个产科走廊甚至病房都格外安静,这和疫情之下的层层把关有直接关系。
“我老婆昨天生的孩子,这是我和月嫂的陪护证,你们看一下。”邹先生穿过门诊大厅,经过首层“把关员”体温检测,来到了病房门口,护士检查没问题后,邹先生和月嫂进入病房。
刘翠芬告诉记者,因为疫情的特殊情况,所以家属现在不能随便探望产妇,产科为每个产妇家属准备了陪护证,分娩前一床一证,分娩后一床两证。“一人照顾产妇,一人照顾孩子,足够了!”
春节期间,产科所有医护人员主动放弃假期,几乎每天全员在岗;工作期间,加班加点,都顾不上吃饭、休息,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需要帮助的孕产妇们身上。正月初六,产科迎来了剖宫产高峰日,刘翠芬奋战在手术室一线,剖宫产做了一台又一台。
“不好,产妇子宫出血!”下午最后一台是双胎妊娠同时合并有前置胎盘,胎儿娩出后产妇发生术后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刘翠芬立即给予缝合迅速止血,手术结束后又继续留在手术室进行观察,直至产妇情况平稳才回到病房。
到了晚上十点,待产妇情况完全平稳了,她才拖着疲倦的身躯返回家中。刘翠芬患有糖尿病,加上一天下来的高强度工作,中间又没有休息,所以当她走到自家楼下走廊时,突然发生了低血糖晕厥。“当时真得是一点也走不动了,实在是坚持不住了。”
惊心动魄的故事还有。春节期间,产科收治了一位家属曾有武汉旅行史的孕妇,这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产妇来的时候自己也比较担心,所以我们一方面安抚她的情绪,一方面上报相关信息;病房徐振彦护士长赶紧给产妇调配单独房间,产房颜廷红护士长虽然过了下班的时间,却仍坚守岗位,为孕妇接生。”刘翠芬说,最终的好消息也让大家松了口气——产妇排除疑似感染,健康出院,母子平安。
刘翠芬从事妇产工作已经快四十年,用不计其数这个成语形容她曾见证过的新生命一点都不为过,明年,她将光荣退休。“退休前能和大伙一起战‘疫’也将是人生一段难忘的回忆,相信此‘疫’一战定能决胜春天里!”
YMG全媒体记者 安益
栏目策划/李德强
责任编辑:伟业